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草原农业网 >> 刺叶属

长春松花江大米皇粮碑唤起贡米回忆宝盖草

发布时间:2022-06-28 14:42:31

长春松花江大米:“皇粮碑”唤起贡米回忆

2014年,盛产于北纬40 -45 黄金水稻带的长春松花江大米,以其不可复制的土壤、水源、气候的绝对优势,完成“好米”变“名米”的华丽转身,蜚声三江,红遍全国。11月16日,曾在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发现的“皇粮碑”,吸引了媒体的目光。据考证,该碑立于光绪十年(1884年),碑文及史料记载,以其塔木为代表的长春松花江流域曾是皇粮产地。长春松花江大米是“贡米”之说得到历史印证。全国媒体对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发现“皇粮碑”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对粮食文化的关注,文史学家、民间艺术家、收藏家等纷纷提供相关史料和信息。日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东北农耕文化专家曹保明先生,踏寻历史足迹,唤醒“皇粮碑”古老的记忆。

“皇粮”碑

还原长春松花江大米皇家血统

“皇粮碑也叫粮道碑。这个碑出现在其塔木,主要是因为吉林省的打牲乌拉衙门。”曹保明娓娓道来。

清朝入主中原后,把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作为他的重要物产地封禁起来,供皇家生产、采捕。清顺治十四年(1657)清廷内务府在乌拉街设立了打牲总管衙门,与江宁、苏州织造、杭州手工业生产朝贡机构并称,负责农副业特产的生产和朝贡。松花江流域因土肥水美,适宜耕种,成为皇粮产地,其他人不得耕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设立官庄五处,统称五官屯,并建粮仓70间,历储仓谷两万石。五官屯当中,有四个官屯在长春市九台区,其中其塔木镇就是当时的皇家粮庄——前其台木和后其台木。

松花江流域物产极为丰富,单有记载的贡品就有几千种,记载中有说3200种,也有记载2600种的。总之这些都产于长白山和松花江流域,而稻米就是其中重要贡品之一。

生态文化

决定长春松花江流域出皇粮

“松花江流域为什么出现皇粮文化,这得先从松花江的生态文化说起。”曹保明说,松花江流域在世界历史上就是重要的产粮区,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的第聂伯河畔并称世界三大产粮区,不过后两者都没有松花江流域更为广阔、更为久远的北大荒的平原和北大荒文化,在早期的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当然,这里的大豆、高粱泛指粮食,其中稻米是很重要的一块。

土壤、水源、日照、气候等生态原因,使松花江流域盛产的稻米等粮食作物,饱满、味香、赋有营养。再加上皇家的封禁,在客观上保护了这方水土不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因此这种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成就了松花江流域粮食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皇室供米。

“皇粮”碑背后 牵出一段皇室纠葛

残缺的“皇粮碑”依旧矗立在关云德农民博物馆的东墙角,民俗学家曹保明带着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唤醒皇粮碑古老的记忆。

清朝顺治年间开始,这里每年都要向皇室贡献鳇鱼、稻米等,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间最甚,以后便慢慢固定了下来。每年,仓廒收粮时,尖斗进平斗出,庄丁苦不堪言。光绪十年(1884年)朝廷实施改革,召集采珠、捕鱼翼校和各庄头,共同议定了新的征收办法,改尖斛为平斛,等分纳,务归准数,此外丝毫不准多取。因为怕朝代久远,后人忘记了前车之鉴,所以即在五官庄各立一碑,如今发现的皇粮碑只是其中一块。

多年来,因为捕鱼、向朝廷进贡以及垦荒等事情,打牲乌拉衙门与蒙古王爷郭尔罗斯公,曾多次发生争执。为此,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打牲乌拉衙门总管与蒙古方面代表协商,以“皇粮碑”、“贡江碑”等为界,划定界限,永绝葛藤。

松花江水流淌过的皇室情怀

松花江作为中国的大江之一,孕育着古老的农耕文明。历史上很多帝王都踏足过这里,对松花江流域也有着深厚的情怀。1862年,康熙来到壮阔的松花江上,脚踏着丰饶的贡地,意兴大发,在通红明亮的火光中,趁夜撒网捕鱼,并把自己的猎获快马送回了京都,以表孝心。站在旗船上,康熙威风凛然地检阅着大清帝国的水师,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采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毕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长春松花江流域很早就有水稻种植,因为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条件,适宜种植水稻,所以,水稻的种植从松花江流域的上游向中、下游广泛传播,进一步取代旱稻。颗粒饱满透明、香甜可口、富含营养的大米,很快就受到皇室的青睐。1932年到1945年,松花江流域的大米一直是溥仪御粮中的最爱。

“窗户纸”育苗法

为水稻发展提供技术基础

古老的农耕文化,最能反映人类进步的历程。长春松花江大米有着久远的历史,农耕技术的传承和变革也反映着东北人的智慧。曹保明说,因为东北比较寒冷,所以早期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稻农,首先要考虑稻苗如何御寒的问题。他们经过反复地实践研究,用窗户纸糊住木块,进行育苗,这样就克服了长春天气寒冷、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这种方式当时在九台、农安、德惠等长春松花江大米的产地都得到广泛应用。这一应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

据史料记载,1919年4月,延吉县出台了《延吉县种植水稻执行章程》。章程里不仅承认了稻农种植水稻的合法性,也记录了这种育苗方式。1921年,当时的吉林省省长洪烈臣下达了“种好水稻,振兴农业生产”的训令,从那时起,延边地区掀起了大种水稻的热潮。这股热潮也影响了松花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对九台、德惠、农安、双阳等地的水稻种植也起了积极作用。这就为长春松花江大米早期大量进贡皇家和以后的发展前提条件。

亚洲“老大”

长春“制米厂”世界瞩目

长春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丰富的粮食资源促进了加工业的发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亚洲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长春裕昌源火磨,就位于长春东广场以东、现长春市粮油加工厂院内。

曹保明说,长春裕昌源火磨建立于1903年,原来叫亚乔辛火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后的时间内,欧洲粮食供应趋紧,拥有周边丰富的粮食资源的裕昌源进入了产销两旺的状态。到1917年,裕昌源成为了当时的“亚洲第一火磨”。解放后,长春裕昌源火磨更名为裕昌源制米厂,1971年,改称为长春市粮油加工厂。当初除了“裕昌源”外,还有其他一些火磨企业,像黑水路东八条七十中学旁边,就有“天兴福火磨”和“福顺厚火磨”,这两家企业跟裕昌源同属一个时代,也是长春粮食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长春周边盛产粮食,当时长春粮食加工业的规模,号称是亚洲最大,世界瞩目。

挖掘文化传承文明 重回世界舞台

曹保明说:“这次以长春市粮食局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对大米文化的深入挖掘,实际上是对东北农耕文明的探求与保护。吉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耕文明是最重要的文明,也是所有文化的起源。我们松花江流域的农耕文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从成为皇家贡米,深受皇室喜爱到稻农的耕种故事、古老的农耕智慧,再到稻作技术的传承……还有那些耕作前的祭祀、丰收后的祈福等。挖掘大米文化非常必要,要让世界通过认知长春大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进而了解吉林大地的农耕文明。”

长春市粮食局局长鲍文明说,长春松花江大米是2014年政府打造的地域性大米品牌,它有着优良的品质,亦流传着很多动人故事。这些文化资产特别宝贵,是长春松花江大米品牌的灵魂。挖掘粮食文化、挖掘长春松花江大米的文化是长春松花江大米品牌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长春市粮食局设立热线电话:0431-88777583,关于水稻的民间故事、历史迭变、古老农耕的禁忌和坚守……欢迎专家及市民提供史料、民间故事等,共建长春粮食文化。(来源:

自动面条机多少钱

西安汽车租赁

科士达ups电源

防渗膜厂家直销

鹰牌花旗参茶

四氟包覆垫片

友情链接